表演表演表演表演表演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著作權法組織組織組織組織組織伯爾尼公約
春節(jié)期間,最受關注的莫過于迪瑪希的《歌手》翻唱侵權事件了。
2017年1月28日,迪瑪希在《歌手》節(jié)目中演唱了俄羅斯著名男歌手維塔斯創(chuàng)作的成名曲《歌劇2》。此后,又在1月30日播出的湖南衛(wèi)視全球華僑華人春節(jié)大聯歡中再次演唱。
1月31日,維塔斯方面以布多夫金文化制作中心的名義向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發(fā)出公開律師函,認為未經權利人許可在《歌手》以及《“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全球華僑華人春節(jié)大聯歡》中播出《歌劇2》的行為侵害了其著作權,要求停止播放《歌劇2》的內容。
針對該事件,筆者擬就翻唱行為涉及的相關侵權問題發(fā)表如下看法。
翻唱侵權的前提是權屬確定?!陡鑴?》作為一部在俄羅斯創(chuàng)作的作品,能否獲得中國著作權法保護就存在疑問。
著作權領域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致力于解決了作品的國際保護,即只要外國作品所在國參加了該公約,就要在中國受到保護。此事件中,中國和俄羅斯同為伯爾尼公約締約國。因此,基于詞曲作者維塔斯的授權,布多夫金文化制作中心能夠獲得中國著作權法的保護。
既然權利保護不存問題,那么翻唱行為究竟侵犯了哪些權利內容呢?
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著作權包括表演權,廣播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所謂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此事件中,迪瑪希在《歌手》以及《“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全球華僑華人春節(jié)大聯歡》中的演唱行為,已經侵犯了表演權。
而廣播權指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等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信息網絡傳播權則是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因此,相關的播放平臺湖南廣播電視臺侵犯了廣播權,互聯網媒體視頻侵犯的是信息網絡傳播權
除了迪瑪希之外,湖南廣播電視臺對于《歌劇2》的播放行為是否也構成侵權呢?
根據《著作權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p>
問題是,演出組織者要符合“組織”的行為定性才能承擔責任,應如何理解“組織行為”。
筆者認為,對“組織行為”的理解,需要符合著作權法中替代責任的構成要件:一方面,演出組織者應當具備直接控制演出的能力;另一方面,演出組織者能夠從演出中獲得直接經濟收益。至于演出組織者是否知悉未經授權,則在所不問。
對上述的兩個節(jié)目,湖南廣播電視臺對演出的內容具有直接的控制和選擇的能力,同時從演出中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收益,理應屬于組織演出的行為。
因此,湖南廣播電視臺承擔演出組織責任的結論是肯定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律師函只針對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未指向湖南廣播電視臺,由于兩者分屬于不同的法人,是否是權利授權導致的偏差,則存在一定疑問。
目前,類似《歌手》這樣的綜藝節(jié)目,通常會采用重新編曲的方式,從而展現歌手的演唱技能。如果迪瑪希并非簡單翻唱《歌劇2》,而是對詞曲進行改編,那么這種改編要達到何種程度才能夠被認定為合理使用而非侵權呢?
筆者認為,判斷詞曲的改編構成合理使用的標準,應當依據不同的使用方式。
某些特定使用方式即便是少量使用,只要能產生感知特定作品來源的欣賞體驗,依然構成侵權。比如,在電影作品中,通常只會使用樂曲的一小段,以達到烘托情節(jié)的功能,只要使觀眾產生特定來源的欣賞體驗,仍應認定為侵權而非合理使用。
然而,詞曲改編所進行的表演,聽眾的欣賞體驗除了詞曲本身,演唱者的演繹至為關鍵。不同演唱者往往能夠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欣賞體驗,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更容易留下記憶的往往是詞曲演繹而非詞曲本身。在此情況下,改編后的詞曲只是使用了原詞曲少量片段,經過改編者的改編賦予了全新的表達和思想,可以認為構成合理使用中的“轉換性使用”,從而不構成侵權。
一種通常的觀點認為,對演繹作品的責任承擔要區(qū)別于復制作品,停止侵權的責任承擔方式要謹慎適用。因為著作權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文化的繁榮和創(chuàng)新,而非簡單保護權利人的利益。
在著名的Compell一案中,大法官Leval就指出,“即使有些行為可能無法主張合理使用的情況,但其利用他人作品之情形仍然具有部分原創(chuàng)性與獨立價值存在的話,為了豐富公共利益之目的,法院應該盡量不去使用強制命令的手段,而為處理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尋求合理的報償機制?!?/p>
在類似《歌手》的節(jié)目中,表演者的表演多為對他人作品的演繹,在權利人能夠得到合理賠償的前提下,不應簡單的停止侵權,從而不利于文化產業(yè)繁榮發(fā)展。當然,惡意侵權的行為可以另行考慮。
因此,對于迪瑪希翻唱《歌劇2》的行為,筆者建議,不必然適用停止侵權的禁令,通過合理的報償機制來處理,往往更符合著作權法的價值目的。
翻唱行為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涉及著作權侵權的諸多問題,像權利歸屬、合理使用判斷、組織者責任、責任承擔方式等等,這都考驗司法裁判者對著作權法的深層理解和司法智慧。
來源:蘭臺知識產權團隊
作者:劉俊清 蘭臺知識產權團隊律師
編輯:IPRdaily.cn LoCo
校對:IPRdaily.cn 縱橫君
本文來自蘭臺知識產權團隊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