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一起國內兩家知名車企之間因大量員工‘跳槽’引發(fā)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糾紛上訴案?!?/strong>
新能源汽車技術秘密第一大案終審落槌
判賠數額創(chuàng)新高 停止侵害出新招
——(2023)最高法知民終1590號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審結了一起國內兩家知名車企之間因大量員工“跳槽”引發(fā)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糾紛上訴案。該案原告索賠額高達21億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審適用2倍懲罰性賠償判決侵權人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合計約6.4億余元,創(chuàng)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判賠數額歷史新高。同時,該案判決在停止侵害技術秘密民事責任承擔的具體方式、內容、范圍,以及拒絕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錢給付義務的遲延履行金及其計付標準等方面,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探索。
浙江吉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某集團)下屬的成都高某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高某公司)近40名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先后離職赴威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某集團)及其關聯(lián)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離職后即入職。2018年,吉某集團發(fā)現(xiàn)威某集團、威某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某智慧出行公司)以上述部分離職人員作為發(fā)明人或共同發(fā)明人,利用在原單位接觸、掌握的有關新能源汽車底盤應用技術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盤零部件圖紙及數模承載的技術信息(以下稱涉案技術秘密)申請了12件實用新型專利,且威某集團、威某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某溫州公司)、威某智慧出行公司、威某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前述四公司統(tǒng)稱威某方)沒有任何技術積累或合法技術來源的情況下,在短期內即推出威某EX系列型號電動汽車,涉嫌侵害吉某集團、浙江吉某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述兩公司統(tǒng)稱吉某方)涉案技術秘密。吉某方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威某方停止侵害并賠償其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21億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威某溫州公司侵害了吉某方涉案5套底盤零部件圖紙技術秘密,酌定威某溫州公司賠償吉某方經濟損失500萬元及維權合理開支200萬元。
吉某集團、吉某研究院和威某溫州公司均不服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是一起有組織、有計劃地以不正當手段大規(guī)模挖取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及技術資源引發(fā)的侵害技術秘密案件。
本案二審判決明確:1.如威某方違反停止使用涉案技術秘密義務,應以每日100萬元計付遲延履行金;2.如威某方擅自處分涉案12件實用新型專利,應針對其中每件專利一次性支付100萬元;3.如威某方未按本案判決指定期限履行銷毀或者向吉某方移交涉案技術秘密相關載體、發(fā)布公告和內部通知以及與相關人員和單位簽署保守涉案技術秘密及不侵權承諾書的義務中任一具體義務,應分別以每日10萬元計付遲延履行金。
本案二審判決在對有組織、有計劃、大規(guī)模侵害技術秘密行為的侵權判斷采用整體分析思路的基礎上,不僅依法適用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法律規(guī)定確定了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賠償數額,還在停止侵害民事責任方面出新招實招,對于停止侵害民事責任的具體承擔以及非金錢給付義務遲延履行金的計付標準等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不僅充分彰顯了對包括技術秘密在內的各類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也切實強化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案裁判是人民法院能動履職,積極規(guī)范和引導企業(yè)合規(guī)誠信經營,有力保護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生動體現(xiàn),為加快培育和發(fā)展新質生產力貢獻了審判智慧和力量。
附:判決書全文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技術秘密第一大案終審落槌 判賠數額創(chuàng)新高 停止侵害出新招)
來源:IPRdaily整理自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微信平臺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6.4億!判賠數額創(chuàng)新高,新能源汽車技術秘密第一大案終審落槌 | 附判決書(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yè)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fā)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fā)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整理自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微信平臺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globalwellnesspartner.com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