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識產權第一新銳媒體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連接IP變革者
【小D導讀】
是采用專利(公開技術)還是商業(yè)秘密(不公開)來保護自己的技術成果,是非常復雜的事情,國外討論這兩者關系的案例和專著都不少。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應該盡早申請專利,雖然這在國內對建立技術壁壘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利大于弊。如果一家技術型企業(yè)連專利都沒有幾項,在和客戶談判時說服力也不夠。
是采用專利(公開技術)還是商業(yè)秘密(不公開)來保護自己的技術成果,是非常復雜的事情,國外討論這兩者關系的案例和專著都不少。先簡單說兩句,以后有時間的時候再補充:
(1)如果初創(chuàng)公司很快要進行融資談判或有可能被大公司收購,應盡快申請專利,以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增加談判砝碼。
(2)選擇哪種方法和初創(chuàng)公司的行業(yè)(技術復雜程度,對生產工藝的要求)有很大關系,我個人的一個概括是:如果你的競爭對手看著你的專利說明書就能把產品做得和你一樣好,甚至超過你,那就需要考慮是申請專利,還是采用技術保密的方法。畢竟專利侵權訴訟費事費錢,官司還沒打贏,市場已經被對方占去了。反之,如果你的專利技術含量很高,對方想山寨也“有心無力”,那當然應該盡早申請。
(3)如果你認為你的技術是“基礎性的”,能夠影響行業(yè)格局的,能夠不斷改進的,盡早申請專利,將來可以靠把專利授權給大公司獲得利潤。
(4)如果你的技術很容易被“反向工程”的方法破解,那還是應該申請專利,因為商業(yè)秘密的保護方法無效。此時你雖然無法實質阻止對手使用你的技術(訴訟成本太高),但持有專利總是名正言順,在產品營銷方面也有好處。
(5)感謝裘伯純律師的提醒:“申請?zhí)峤煌砹?,就永遠失去獲得保護的機會,因為發(fā)明一旦被公開(包括被發(fā)明人自己公開,比如使用、銷售、刊印等),在中國就不能再申請專利。特別在新產品公開之前一定要想想是否有發(fā)明值得申請專利?!?
(6)Ziling_Xu指出的現實因素(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申請專項創(chuàng)新基金、政府補貼、園區(qū)獎勵)也很值得重視,這些錢有時也是救命的。
總的來說,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應該盡早申請專利,雖然這在國內對建立技術壁壘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利大于弊。如果一家技術型企業(yè)連專利都沒有幾項,在和客戶談判時說服力也不夠。
其他人的看法:
顧珊,知識產權律師:
我倒是建議別把申請專利這件事想的局限于專利本身,或者說別指望申請了專利就可以保護你的技術。換個思路想這件事——把專利當作資產——也許會對你更有啟發(fā)。
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會說,我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這是我創(chuàng)業(yè)的競爭法寶。但殊不知,在這個信息泛濫的年代,你的點子,基本上不太可能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想到。移動互聯網界有句話,一個好點子,至少有100個人同時想到,10個人去實踐了,最后讓騰訊做出來了。所以,事實上技術本身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價值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我?guī)椭^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也幫他們的獨特技術做了專利,但結果由于融資方面的原因公司關門了,專利最終也沒用了。
事實上,從專利能夠保護技術的角度而言,有大量專利積累的公司在專利保護方面根本就不是靠所謂早期創(chuàng)始人的1-2個核心專利就夠的。而且,所謂的核心專利或核心技術,也不是公司創(chuàng)始階段搞幾個專利就能“命中”的。核心專利需要大量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更需要市場的檢驗。你覺得再好的技術,市場沒人買單也沒用。
所以回到最初我的建議,不妨把專利制度看作是你的技術可以變現的一種渠道。無論是作為無形資產作價入股、享受政府資助補貼、減稅、為投資人吃定心丸等等,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能給你的無形技術折現的一個非常便利且有效的渠道。
俊杰,IPR工程師:
如果你又害怕暴露自己的技術研發(fā)內容又害怕到時候得不到保護,有一種專利策略,你可以先去一個不太知名的國家申請專利,當技術足夠成熟或者覺得可以公開咯,再回來申請同族或者要求優(yōu)先權,當然,這就沒有什么政府補助之類的了,但是如果是PCT申請的話還是有的。 缺點,貴!優(yōu)點,算是保護商業(yè)秘密和保護自己專利權利的比較好的折中辦法。
冉苒,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和相關法律工作:
我比較認同顧珊律師的回答,不要把專利局限在能保護自己的技術層面,通常來講,將專利用于維權時都不是一兩件專利去做的事情,很多時候牽涉到很多專利,很多資源。即使你的技術就只有你發(fā)現了,作為初創(chuàng)公司有足夠的資本去陪大公司玩嗎?所以,第一件專利該什么時候申請,我到覺得,第一,你除去發(fā)工資、交保險、買設備、招人這些公司發(fā)展必備的錢以后還有結余可以去考慮申請專利;第二,如果專利的申請馬上能給你帶來額外的利潤,馬上能變現的事情即使沒錢我也要找錢做專利。就是說,最初考慮專利時,一定要圍繞你公司的經濟回報為軸心,技術保護倒是其次,不是說你的技術不好,完全可以找個代理公司幫你編幾件專利先做。。等自己強大了,對自己的核心技術要有策略的去申請一個專利群。。。有時間沖突是吧?那核心技術可以先判斷是用商業(yè)秘密保護好還是申請專利好,當然想法的初衷不要想著是去解決掉別人,而是先鞏固自己。。
來源:知乎 同名問答 主體部分作者:Raymond Wang,lawyer 討論部分作者:冉苒,俊杰,顧珊 編輯:IPRdaily 趙珍 -------------
【公告】因細化“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流程的需要,原定于今天推送的“《中國首屆知識產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預告篇”將再推遲幾天,IPRdaily對未能如約推送表示歉意,還望您能理解。
文章不錯,犒勞下辛苦的作者吧